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9章





  “呵呵,还是大小姐和小小姐有心啊。你做的老太太一准爱吃,连着我们也跟着沾光有了口福了。”井妈妈笑呵呵的说道。

  几个人说笑着进去,一身紫红锦缎大袄,满头白发梳得整整齐齐的老太太,笑眯眯的招呼他们娘俩。“正说着,你们就来了,刚刚人都在,我嫌烦就都撵走了。这是什么这么香,正好我中午没吃什么,如今厨房做的越来越没什么味道了。”

  “您尝尝,是我试着做的新品。兴许能和您的口味,不好我再试着改法子。”田娘扶着老太太胳膊说道。

  这些都是她那一世里,为了哄病重的谢太太而琢磨做的。看老太太要吃,井妈妈就招呼人摆桌子,田娘和张氏亲手给老太太布菜,果然老太太吃很多,赞不绝口。

  “田娘啊,我老婆子可是有福气啊,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享着重孙女的福啊。这糕做的又绵软又不粘口,粥也是,看着浓稠却清润的很。不知道将来那家儿郎有福气得了去,可是那一家子的福气啊。”老太太慈祥的看着田娘说道。

  “就您夸她,看她如今可都张狂起来了。不过会做几样菜饭的,那里就好得成您说的那样。”张氏在一旁笑着说道。

  “我说的都是实话,这孩子是福气大了,雪莲啊,你就等着享她的福吧。对了,我听说昨个大军进城了,听说领兵的施家的三房老大的那个孩子?”老太太吃完喝了口茶漱口后忽然问道。

  老太太这一圈又是施家三房又是老大家的孩子,把田娘是饶迷糊,就是张氏也有些愕然,毕竟她离家日久了。

  “老太太,是施家的少爷。您还把他当孩子,都已经二十三四了吧,都封侯了,如今可是平西侯爷了。战功赫赫,我家那小子捋胳膊挽袖子的,说要像施侯爷那样,也要去战场杀敌立功呢。”不过井妈妈是明白的,她在一旁笑着回答。

  “好,小子有志气,你也是有福气的,红秀是个好的。”

  “我能跟着老太太就是我的福气了,呵呵,您喝口茶,免得口干。”井妈妈一边说着一边递给老太太茶杯。

  “不喝,这茶也不好,一会我喝她带来的那个汤就是。”老太太皱眉推开井妈妈的杯子。

  “那是用梨干熬的,润喉清肺,您喜欢,我常给你煮就是。”田娘说道。

  “嗯,好,你常来,我喜欢。昨天你没去看看热闹啊。小人家家,还没及笄,还是该出去看看,不要学那些什么大家闺秀,整日把自己关在屋子里,不问世事。”老太太笑着拉住田娘的手拍着说道。

  “我和弟弟去看了,很壮观,我还是第一次看到那样整齐划一的军队,看到那么的人。”田娘想起昨晚的相遇,不由的脸一热。

  “呵呵,孩子,就该这样,我如今年龄大了,不然我也要去看的。施家那小子是个好样的,只是命苦了些。唉,我和他祖母当年在闺中也是认识的,只是咱们家败落了,就没了什么来往。”老太太思索着说道。

  “祖母,他是那个时候来过咱们家吧。我好像记得,那时候不过五六岁的样子,呵呵。总爱笑嘻嘻的,脸圆圆的,肉肉的。我和文锐都喜欢捏他脸蛋。”张氏微笑着也回忆道。

  “是啊,后来咱们家出了事情,来往就少了。后来那孩子父母相继离世,只给他留下一个襁褓中的妹妹。老夫人也受到很大的打击,他那二叔是个不成材的。唉,那孩子,后来定下的未婚妻也没了,他当年在族里也一定是很吃了苦头的,他也是无路可走才去当兵的。唉,这些事情,知道的人不多了。都看他现在风光,却没想过他一个小小的少年,这些年历经的风险啊。”老太太唠叨着陷入回忆,然后就开始叙述当年种种的往事。

  田娘有些担心老太太的身体,一时清明如刚才,能清晰的讲述施南生的往事。一时糊涂会把张氏,当成年轻时候的二儿媳妇,冷言冷语。

  大夫来过几次,却只是说身体没什么大碍,只是脑袋有些问题,说这是老人病。毕竟老太太如今已经六十九高龄了。

  田娘一个他人眼里的小丫头,能说什么,说什么谁也能当回事。她只是尽量抽出时间陪张氏过来看老太太,给老太太□吃的饭菜。

  今天老太太高兴,一时拉着她们,说了很多当年她和老太爷的事情,张氏田娘井妈妈都是陪笑听着。不知怎的,老太太忽然又想起刚刚的话题。

  “那小子还没定亲吧,雪莲啊,你们田娘有没有婆家啊?”老太太忽然问道。

  张氏楞了下,田娘连忙接过来“老祖宗,我还小,如今还在孝期呢,怎么能提这个。”

  “瞧我,糊涂了,觉得那是好的,算了,脸红什么啊,丫头。呵呵,好,你脸嫩我不说了。以后再说,以后再说。”老太太看脸通红的田娘打趣道。

  她们不知道,她们嘴里的那小子,如今正在生死线上挣扎。

  “太医,到底怎么样了,我孙子他不会有事吧。”满头苍发的施老夫人,急急的问道。

  “已经去请广宣道长了,老夫人,这种毒,在下平生未见,恕在下无能为力。”

  “恕老朽无能。”几个太医纷纷表示无能为力。

  “丝丝,我哥哥不会有事的,对不对?”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,脸色苍白,满脸是泪的说道。

  “小姐,侯爷不会有事的。他还要看小姐长大,嫁人呢。”一个年龄二十左右的女人,眼睛红肿着安慰怀里的小姑娘。

  这时候门口匆匆进来一个锦衣华服的青年,他走到老夫人面前施了一礼,“小王来的迟了,给老夫人请安。”

  “康王殿下驾到,怎么没人通传。老身那里受得起你的礼,这里给康王殿下磕头了。”老夫人吓了一跳,赶紧起身要跪倒。

  青年人上前一步架住老夫人的胳膊,温和的笑笑。“老夫人,不可多礼,快请起来。我这私下里来的,没惊动他人,我先看看子恒。”他一边说,一边到床前去看昏迷的施南生。

  “到底是什么人,如此丧尽天良,是这样狠毒的招式啊。天子脚下,他们也敢如此作乱。”老夫人看着脸色一丝血色都没有的孙子,不由的又是老泪纵横。

  “父皇他闻知此时,非常生气,震怒之下,已经把京兆府的府尹给抓了起来。是老太师说,西宁刚刚平定,还不安稳,不宜泄露侯爷受伤的事情,以免引起哗变。这才放了那府尹,已经责令这些太医全力救治。”

  “老身明白,如今已经放出风去,说他嫌吵,要闭门谢客静修。只是这可怜的孩子,这些年吃了那么多的苦,如今可算是熬出来,谁知又摊上这样的事情。这要是有个好歹,叫我老婆子死了都没脸去见他爹娘啊。”老夫人垂泪说道。

  “老人家不要伤心了,国师大人道法非常,一定能救得了侯爷的。您放心,本王已经派人去接道长,马上就该到了。”康王陈清温言安慰道。

  “无量天尊,老夫人莫慌,这是令孙命里的劫难。”一个疏眉淡眼,白皙面庞的青年道人,身穿青色道袍,手持拂尘,口宣道号飘然入室。

  大家没看到他是怎样行动的,都只觉得眼前一花。就见他先给施南生和赵大壮两人每人喂了个药丸。然后看单手食指按在施南生的眉心,开始吟诵。一刻钟后,用同样的手法,给和施南生并排而卧的赵大壮治疗。

  广宣真人,是陈国的国师,据说是开了天眼的,是皇上的座上宾。能前看五百年,后看五百年。知人往生,不过他轻易难得露面,很多人手持千万两而不得一见。近年来更是辟谷练功修道时间多,露面时间少。

  “侯爷还有这位小将军,他们这伤不是一日就能好的。他们心中杀孽太重,不止是外伤,还要治内心,老夫人,我要带他们回道观调治,您可同意?”

  “好,老身谢过国师大人,国师大人救了我孙子,日后我定会畅享供奉三清祖师爷。”老夫人语无伦次,词序混乱的说道。

  天元十年,二月二,平西侯施南生率大军回京,二月初三传出平西侯爷闭门谢客。

  大军回城的事情,群情激动是一时。京城人最关心的是小侯爷的妻子人选。谁不知道施侯爷还是单身啊,那些有闺女的人家,在大军要回城的时候,就都已经闻风而动。

  如今打扮的花枝招展的,就准备到施家做客好展示一下,结果没想到施家闭门谢客,谁也难得能进得去。不由得让那些春心萌动的女子,恨的在家里咬手绢泄愤。

  ☆、34 风乍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