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72节(1 / 2)





  齐先生知道洛瑾以后会跟着自家的小主子,所以在这边家里的事,他是要请示洛瑾的。

  “丫鬟?”洛瑾看向莫恩庭,他还和小七说着什么,平日里他屋里的活儿都是她来做的,现在要由别人来吗?

  “不要费银子了,先生。”素萍在一旁道,“这里委实不用那么多的人,我自己就包了。”

  “嫂子?”洛瑾叫了声,素萍话说的这么快,是在帮她吗?

  “我平时也没什么事做。”素萍笑笑,“收拾屋子,洗衣做饭,总比闲着好。”

  齐先生看洛瑾不发话,遂说道:“既然如此,也就不急于一时,到时候真忙不过来再说。”

  齐先生跟了莫恩庭这些日子,差不多也看出来了。公子身边的洛姑娘是个简单的,一切事情都是公子说的算,可是他还看得出来,就是公子在乎这姑娘。

  天黑前,莫恩庭和洛瑾回了大石村,就像以前一样,穿的简单,一直从县城走着回去的。牵着的毛驴背上,驼了些带回家的礼物。

  莫家热闹极了,最高兴的是大峪,得了有趣的玩意儿,嘴巴那叫一个甜。

  宁娘的肚子隆了出来,但是走路依旧麻利。脸上却越来越圆,比起原先变了些模样。

  张婆子看着一炕的礼物,嘴里唠叨着:又花银子?以后要花销的地方还很多。

  莫振邦则是问着一路上顺利不?家里的老人身体怎么样,别忘记回信报声平安。

  正间,洛瑾像以前一样坐在灶前烧火。晚上加了两个菜,宁娘坐在方桌旁,和洛瑾说着话。

  “衙门里判下来了。”宁娘将摘好的菜放进盆里,“钟哥应该过几天就走了,天这么热,路上也要遭把罪。”

  “那还不是他自己找的?”张婆子从饭橱里端出几个盘子,“好好地干活儿,谁会把他抓了去?”

  这就是莫家,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,只不过时不时会挨到张婆子的几句唠叨。

  晚上,莫恩庭和洛瑾回了西厢屋,这里还是原来的样子,绣架静静的靠在墙边。

  洛瑾心里有些不明白,谢家什么都好,为什么莫恩庭会回到大石村?任何人看来,都不想放开那种权势吧!索性也就问出来了。

  莫恩庭看着炕边缝衣服的洛瑾,“谢家的东西是我的,我绝不会拱手让人。现在回来,以后还是会回去的。”

  “这般折腾?”洛瑾低着头问道,想着那令人压抑的谢府,“是为什么?”

  “我现在出来,的确是因为户籍的原因,不过这只是其一。”莫恩庭放下书,“还有,我这样做,谢家会觉得亏欠我,肯定会为我准备更多。”

  洛瑾有些明白,又有些糊涂,这人是连他的父亲都算计吗?“准备什么?”

  “京城谢家。”莫恩庭说出四个字,如果去了京城,那时候就需要借助定原伯府了。

  原来是以后的事吗?洛瑾对那些不太懂。

  “我现在回谢家能得到什么?只不过是一个长子的名号,无用!”莫恩庭继续道,“倒不如我在外面闯出一番,等到了高处,他们自然会过来靠我,而我得到的,只会多不会少。”

  有时候人的差别就是这么大,就像洛瑾,她若是去猜莫恩庭的心思,估计想破头都没有结果。

  院子里的梨树上,挂满了梨,墙边的花草也长得旺盛。开春抓回的猪崽已经肥壮了不少;鸡笼里的一只鸡因为天热,下的蛋少了,张婆子整天嚷嚷着要宰了,却始终不动手。

  莫恩庭进了县学,还和以前一样,每日往返家里和县城,村里的人并不知道他真正的身份,只道上次是带着媳妇儿回了一趟娘家。

  洛瑾在梨树的阴凉里,切着猪草。正屋门口,张婆子正在坐着摘菜。

  “你说这莺兰也有几天没来了,是不是最近家里忙?”张婆子说着。“她做饭倒是不错。”

  张婆子其实是个挑剔的,像宁娘和洛瑾干活儿,她就从来没夸过,嫌弃的倒是不少。

  洛瑾看得出张婆子是挺中意莺兰的,却不知道走了这些日子,和莫三郎是不是有进展了?

  “这次去州府,老二家里人没给你们把事儿办了?”张婆子看了眼洛瑾,长得是真好看,就是不爱说话,整个一冷美人。

  “没有。”洛瑾低头道。

  “这家人也真是,看着一个个都懂事理的样子,怎么在孩子的终身大事上就不上心?”张婆子嘟囔着,“还大户人家?”

  “二哥现在要上学。”洛瑾当然知道是谢家看不上她,打心眼里就不想让她进谢家吧?

  “上学也不碍着成亲呀?”张婆子放下菜,“要不干脆找一天给你们办了吧!整天拖拖拉拉的,还耽误着老三成不了亲。”

  张婆子就是这样,有时候明明是好心,还非要装出一副坏人样子。

  成亲,洛瑾低着头也不好意思说什么。那以后她就是莫恩庭的妻子了,一生跟着他。

  果园里的桃子长大了,估计过不了几天就会成熟。莫三郎想着搭一个果棚,平日里看园子的时候,可以在里面休息。

  选了四根高长的木头,埋了一段在深深的坑里踩实。离地面两尺高的地方,绑上了四根横木,再在上面搭上板子铺上席子就行。棚子顶是可以升降的,四个角各绑着一根绳子,套在四根立柱上,只要上下移动绳子,就可以调整棚顶的高低。

  大峪总是喜欢跟在莫三郎身旁,果园里收拾完,就跟着去了小河。

  自家的菜地里,宁娘和洛瑾正在摘豆角。宁娘在外面接着,洛瑾在豆角架子之间来回穿梭。

  “娘。”大峪跑过来,“我要去河里捉泥鳅。”

  宁娘嘱咐了一句,看着莫三郎已经挽好裤腿下了水,摸了摸自己儿子的小脑袋,“去吧。”

  小河里的水很浅,莫三郎脚踩过的地方,水立即就混了。大峪跑回家拿了一个盆子回来,放在岸边,自己也下了水。

  这边洛瑾和宁娘摘完豆角,就来到河边,见盆地已经不少泥鳅,正在来回钻挤。

  靠山吃山,开海吃海。莫家的日子过的清苦又简单,每个人却过的幸福。莫三郎说晚上可以做泥鳅炖豆腐。

  晚上,一家人聚齐,还像以前一样,男人们是坐在炕上的,女人只能站在地上吃饭,不过却是同一张桌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