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3节(1 / 2)





  余光看见江宛这幅表情,江茗心里呸了一声,什么太子,你还是快点嫁过去吧,你俩正好凑一对。

  但她脸上却做出稍许惋惜的表情:“也难说。听说这太和楼是有两条线的,一条就是这般排号子,另外一条则是那些有银子的准备的。”

  “这怎么说?”怀寅问道。

  江茗便将寿谦票号和太和楼之间的关系说了一番,又幽幽的叹了口气:“万一哪个贵门女眷要去做什么软玉黄金的,那不就排在我前面了吗?”

  怀寅“啊”了一声,又问江茗:“你家就没给你些体己钱吗?”

  江茗回道:“给是给了,但哪有那么多啊。但要是我把从临安府带来的银子都用了,也许能挂上个白银。可那毕竟是我养父留给我的,日后还指着它们呢。”

  怀寅一拍手:“依我看,你就先把银子放到寿谦票号吧,先进了贵室再说。”

  江茗摇了摇头:“你是不知道,进了贵室又分三六九等的,当然是把自己收拾的越漂亮越好。单单一个贵室,可怎么好用?”

  她话说到这里便点到即止,剩下的都留给江宛和齐思琦自己去想、去打听吧。

  江茗原本就想如何能在这些贵女当中掀起一场飓风,好巧不巧,江宛自己就撞到枪口上来了。她原本就在京中有众多簇拥,明晃晃的一个活招牌。这放在现代就是网红,带起货来,经济效益杠杠的。

  自己和怀寅公主说完这出话,她那虚荣心,还不即刻就想法子去太和楼进贵室。若是开口管卫氏要钱也就罢了,现在哪个朝臣不是把家里的银子、首饰都做好样子捐出去,卫氏哪里会给她?那她就去自己想法子吧,反正她的珠宝首饰那么多,卖个几件也不碍事儿。

  所以说,虚荣才是商业活动的第一推动力。江茗深谙于此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  江茗:银子银子~大把的银子~

  那个,大家不要担心太子什么的,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哒~单纯让江茗打他一巴掌,解恨吗?当然不解恨!所以要慢慢来~

  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~

  感谢投出[地雷]的小天使:毓卿 1个;

  感谢灌溉[营养液]的小天使:

  嗒嗒是小可爱 10瓶;

  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  第33章

  江宛果然如同江茗所想,先去好言好语的同卫氏提了这太和楼,而卫氏正为着当日冬至赐宴众臣说捐银子的事儿发愁。

  那殷楚所说的红色大纸一早便贴在了崇德殿的门上,殷楚的大名誊在上面,明明不是白日明昼,却刺得人眼花。

  众臣要上朝,得先从旁殿绕一圈。里面三个小内侍在掌印太监董昌的指挥下,给诸位大臣端上一碗羊肉汤。这汤是光禄寺天没亮就下了锅,如今炖的汤色奶白,再撒上一把葱花香菜,颜色鲜亮,热气腾腾。

  大胤早朝甚早,臣子们更是凌晨三四点就起来了,冬日寒寂,一路破雾沾露的,到了宫内都少了大半力气。这羊肉汤送来的时机好,没人能拒绝。谢了皇恩,便一个个不客气起来。

  董昌又每人送一小碟,里面盛着炸的金灿灿的撒子,配这羊汤,实在是合宜。

  旁殿里一时间此起彼伏的喝汤声,董昌看了,冲三名小内侍使了个眼色。小内侍们立刻跑到后面去,一人捧着一个大红箱子,一人端了个铺着红布的铜盘,另一个人端着笔墨纸砚放到桌上。

  诸臣不明所以,扬着眉毛看董昌。

  董昌笑了笑,走到那放着笔墨的桌前,掐着把细声说道:“诸位大臣,昨夜大宴,各位可是说好了要捐银子的。因着诸位的贤心,皇上昨夜就吩咐杂家准备这些。如今山西大旱,皇上皇后尚宵衣旰食,皇上更是要于明日进素斋为山西祈雨。诸位,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,即便是趁着酒兴说的,也是说了。山西太平,还端赖我们同舟共济。”

  他这话说完,诸臣嘴里的羊肉汤都瞬间变了滋味,苦不苦、咸不咸的,一时难以下咽。

  殿里静谧,喝汤咽饭的声音俱都消失了,此刻怕是连根针落在地上的声音,都能听的清清楚楚。

  那昨夜挑起事头的崔贞却在此刻站了出来,他冲董昌一拱手:“昨夜回去,崔某便让家人把多年积蓄拿了出来。崔某并非酒言妄语,山西的灾情要救,延庆道的军饷也不能耽搁。”说完,便从怀里掏出一沓银票和碎银锭稍许,送了上去。

  只因昨夜太晚了些,早上又赶,没来得及将这些东西换成一整张的银票。那些银票虽拈的平整,但页脚已经泛黄了,不知在这崔贞的家中呆了多久。而那些碎银锭,大小不一,放在红布上多少显得有些寒掺。

  崔贞年纪大了,白发白须,动作颤颤巍巍,不由得让人产生了一种悲怆之感。小内侍接了银票银子,开始点数。

  “兵部尚书崔贞,共捐三百五十七两银。”小内侍拉长了腔,用那似唱非唱的语气报了出来。

  宰相丰忱叹了口气,伸手将崔贞扶住,拍了拍他的手:“崔兄……”

  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,堂堂两代老臣,官拜兵部尚书,如今回家掏来掏去,却只有三百多两银。他想着崔贞孙子年纪到了,要娶亲了,如今可有闲钱留下来?

  说什么?辛苦了?不,身为臣子,为圣上分忧,为国出力,是应当的,何谈辛苦?

  踏上仕途,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,那便是修来的福。可若国运衰退,强敌环伺,那更应鞠躬尽瘁。

  丰忱看着崔贞,朝中崔贞年纪最大,早先最喜昭南王,后靖文帝登基,处理了一批对这皇位有异议的臣子。崔贞常年以刚硬直谏为名,民声甚高,又是两帝元老。靖文帝最喜名声,便放了他一马,可崔贞便再也回不去往昔了。

  如今看来,崔贞之心不为一人,而是为国。

  丰忱再想如今朝中之事、边疆之事、君臣之事,不由的有些悲戚之感——是什么样的皇上,才会剜忠臣的肉,去补奸臣的疮?山西大旱,延庆道军饷,这都是萧罗给大胤留下的疮,靖文帝对他如此盛宠,竟然不舍得动他一人,去喂天下嗷嗷待哺的百姓。

  ——当日若是昭南王做了天下之主,怕也不会走到今日的地步吧。

  这想法在丰忱脑中一闪而过,他吓得手上一抖,崔贞感觉到他的变化,抬头看了他一眼。默默的收回手,垂在身旁。

  是了,昭南王已经疯了,想什么都是多余。

  当年庆仁宫那把大火,烧的整个宫宇的路都是烫的,浓烟滚滚直达天际,怕是连老天都知道了,这才施下了惩戒。

  诸臣各有各的心思,哪里像崔贞这般耿直,加上昨夜回去又晚,早上连着赶过来,一个个酒气还未散尽,如今被董昌这么一说,俱都愣在原地。若是没有一个人捐银子,这事儿也就先过去了,下了朝回府再做定夺。可偏生崔贞顶了出来,把众人都顶在一个不尴不尬的位置,一言难尽。

  董昌掌印多年,人精里的人精,如今见着这样,便开口说道:“因着昨夜回去晚,便是没什么准备。这也无妨的,圣上有意,今日早朝暂且先不上了,给诸位臣子些时间,先将崇德殿门口的那种红纸填满。”

  众人皆在心里吸了一口凉气,这简直就是逼着他们先捐银子。但话毕竟是昨晚从自己嘴里说出去的,也没法子。羊汤这时候俱都失了味道,也褪了热气,拿在手里明明不温不凉,却觉得烫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