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4章(1 / 2)





  景盛帝骤然怒喝道:“是谁狂妄大胆,虐杀大皇子?”

  “虐杀……大哥?”景玄默不禁惊愕。

  景盛帝暼了一眼刑部尚书许闻,意味深长的考校景玄默的反应。

  许闻上前一步,满是悲痛之色的禀道:“大皇子永泽王于如厕中被杀,死前遭受非人折磨,血竭而亡。”

  “大哥信儒崇佛,为人仁厚,竟会亡于非命?” 针对永泽王的死讯,景玄默眉宇间流露出难以置信的诧异。

  景盛帝冷问:“你不知情?”

  “儿臣不知,儿臣的伤势不宜拖迟,先行回了府。”景玄默似乎不懂得皇帝老子的几句发问,是在将他当疑犯般拷审,回答时依然从容镇定。

  旁观的许闻听得都背脊凉飕飕,若是心理素质不好的,早已被皇帝的气势压垮了。

  “你的伤势不宜拖迟到也不宜查看?”景盛帝的眼神冷冽逼人,他已得知景玄默有意隐藏伤势。刑部的人清晨去了太子府,以案情为由要验景玄默的伤,景玄默只是示了所穿的血衣。太子此举很耐人寻味,不免有人猜测,太子受伤只是噱头。

  景玄默清声道:“儿臣的伤处不便示众。”

  “给朕看!”景盛帝说的话,谁人也不容拒绝。

  许闻带着一副看好戏的愉快心情,若是太子无伤,这出戏就更精彩绝伦。

  景玄默不违背皇帝老子的旨意,皇帝老子的话刚落音,他就褪衣衫了,露出了伤处。

  景盛帝看着,浓眉一皱,的确不便示众。所受的剑伤位于胸膛,剑伤的四周赫然印着一圈整齐的牙印。可谓是爱之深恨之切,牙印咬得很用力,至今清晰可见,很令人遐想。

  景玄默整理好了衣赏,肃然恭立。

  景盛帝沉默了片刻,冷硬的威声道:“胆敢杀伤朕的儿子,无论是谁,必凌迟处死!”

  无论是谁,必凌迟处死!

  必凌迟处死!

  皇帝老子说的每一个字都如雷鸣电闪,霎时便贯穿听者的神经,死也淡忘不了。他的作风向来狠辣果敢,从不优柔寡断。想不到,遇到了比他还狠辣的人。他的话一搁下,便稳如山,绝不动摇。

  在天子脚下,当众行刺皇子们,一位皇子被虐杀,另一位皇子受伤,使其余皇子受惊。此事关乎到皇权的颜面,关乎到皇帝的底线,绝不能轻饶。

  景玄默听着,眸色清冷坚定,唇角蕴着一抹愠色,表示对刺客一事的愤懑。实际上,他的愤懑是大皇子永泽王隐藏很深,表面上信儒崇佛,宅心仁厚的,实则暗地结党营私,表里不一,力排太子殿下的势力。这里的‘结党’可不是表面上的太子党。永泽王本不必死得惨烈,只是,他派人行刺时,使歌细黛受了伤流了血,景玄默便让他受更多的伤流更多的血。

  如今,皇帝老子抛下狠话,无论是谁,必凌迟。这个‘无论是谁’四个字,绝对让所有人都为之震颤。

  景玄默泰然矗立,神态已如常态的宁静清淡,波澜不惊。

  景盛帝侧目唤道:“许闻。”

  “臣在。”许闻上前。

  景盛帝沉声问:“刺客一事有何进展?”

  许闻谨慎的望了太子殿下一眼,有些迟疑。

  景玄默察觉到了许闻故作的忌惮,如未察觉,依旧镇定从容。

  景盛帝冷喝道:“说!”

  许闻赶紧道:“在恭王府擒获两名刺客,一名刺客在途中便毒素发作身亡,另一名刺客在大狱受审,供述是受人指使。”

  景盛帝冷扫了一眼许闻,露出不耐烦的神色,警告许闻将话一次说完,别再等他发问。

  许闻的周身顿时被寒意一击,接着说道:“刺客供述是受太子殿下的指使。”

  此话一出,景玄默的目光转过去看许闻,没有惊恐,只显沉肃之态。

  刑部尚书许闻自是跟恭王景奇天一心,凭景奇天的暴烈,若是要嫁祸,必会嫁祸给与他有异心使他当众难堪的六皇子或四皇子,此时,却剑指太子殿下,显然是受高人教唆。

  是受谁的教唆?景玄默认为是景荣。他原以为景荣会袖手旁观,对出现的意外,他也并不惊讶,世事多变,他已习惯。

  景盛帝深知景玄默一直以来的处事冷静,此时,他要的是真相,绝不喜欢有人跟他耍心计玩手段,他眼神飞刀般的抛向景玄默,沉声道:“你有什么话要说?”

  许闻也想听听太子殿下的自辩。他按恭王景奇天的意思,召告说是擒获两名刺客,其中一名刺客,自然是景奇天安排的。他进宫禀奏皇帝,表示牵扯到太子殿下,流露出了为难,于是,便有了此时三人同殿的条件,皇帝亲自当面审讯太子殿下。

  “刑部会彻查,儿臣会全力配合刑部,愿早些水落石出。”景玄默说的轻描淡写。

  许闻不禁惊愕,太子殿下竟然即不解释也不掩饰。可想而知,太子殿下并不愚昧,皇帝是在知道刺客供述是受太子殿下指使后,才说出的那句‘胆敢杀伤朕的儿子,无论是谁,必凌迟处死!’,难道他就真的不恐惧?

  景盛帝试探性的道:“事关重大,朕可以批准让都察院介入。”

  都察院是太子殿下主掌,让都察院介入,自然是可以让景玄默有机会暗中行事。

  景盛帝与恭王景奇天不愧是父子,扔同样的烫手山芋。景玄默微微躬身,推辞了: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,儿臣始终恪守成宪,望父皇成全。”

  “速查真凶,限三日!”景盛帝对许闻说罢,挥手将他遣退。

  景盛帝斜睨着景玄默,沉吟道:“好一个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昨日,监察御史上书弹劾七名官员一事,你执掌都察院,有何见地?”

  “此次弹劾是儿臣核批的。”景玄默坦然道,“证据确凿。”

  景玄默执掌都察院一年有余,不动则已,一动便是弹劾七名朝廷命官,罗列五条罪状,条条会丢官流放。官员的品级是一品至六品,有京官,也有地方官,彼此之间毫无关联。唯一的一位正一品官,是徐知达皇后的亲哥,另一位正二品官是徐知达为自己的侄女挑中的良婿。